2009-07
新闻来源:中铁四局四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09-07-14
廉洁勤政的好干部
有人说他是个学生,因为他在施工中不断自觉学习,钻研施工方案和管理技巧;有人说他是一位长者,因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有人说他是一位班长,因为他团结同志,关爱职工;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工作作风硬朗,态度认真,和蔼可亲,不为利益所动的好经理,他就是合肥枢纽项目经理部的常务副经理-----刘杰。首先要提到他的爱学、乐学、善学,既有线施工对刘杰来说有些经验不足,为了能够弥补这些,他每天利用晚上时间仔细研究图纸,看施工规范,从没有间断过,他做的笔记已高高的累起,很多次他都在办公桌前就睡着了。一年下来,对既有线的施工他已有了丰富的经验。在利益方面前,刘杰一直把集体利益和单位利益看得最重。一次,一位协作队伍老板买了许多礼品来找刘杰:“我们现在急需用钱,资金暂时周转不过来,这个月能不能给多拨点款?”并且暗示,如果事情办成,还要另外给他“表示表示”。刘杰正色道:“该给你拨的款,我会按月准时拨给你,不该给你的款,一分我也不会给你,”并严肃地让他把东西拿走。一位平时很要好的老乡拿了两张餐票来找他报销,他毫不留情地退了回去……从开工至今他拒贿折合人民币4.4万多元。人在合肥、家在合肥,可孩子却很少能见到爸爸,有一次小孩实在想爸爸了,放学后央求着妈妈带她来找爸爸,可当晚开交班会,明天又要上学,孩子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舍小家,顾大家,一直默默地坚守着岗位。
老安检员的风彩
安全生产无小事,作为明年就要退休的老职工周治国,他不是因为要退休了而消极的等待,而是更加认真仔细地站好这最后一班岗。老周始终坚持每天晚上回到经理部将自己明天到现场要做的各项工作理清,写在本子上,第二天一项一项去落实。由于施工管段较长,经理部用车紧张,老周不论刮风下雨,烈日当空,他都会骑上那辆自行车将整个管段来回地查看几遍,每天大到用电、机械、既有线防护、养护,小到一个螺栓都是老周检查的重要内容。他岳母去逝的那天,正是合肥枢纽第一次拨接的时间,作为一名对既有线施工有着相当丰富经验的老工人,他依然放弃了回家看望岳母最后一眼,带着悲伤坚守在现场……他那无私奉献、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年轻人没有不佩服的。
“把工作看得比自己腿还重要”
一提到痛风,有这病的人都知道那滋味不是好受的,副经理邵奇春的右腿就有这难以根治的毛病。担负着淮北路立交框架桥施工总负责的他,面对工期紧、既有线防护高的要求,“把工作看得比自己腿还重要”。尽管年近五十,身体状况不好,但他仍然以一种党员的奉献精神在工地忘我工作着。痛风一犯,他只能扶墙慢慢地走,但为了坚持工作,他靠吃药来缓解病情。一天下来要走一趟工地,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的事,为了减少在经理部与工地往返的时间,他干脆呆在工地不回去了,有时午饭仅是吃上两个包子充饥了事。尽管如此,但邵经理从来没叫过一次苦,喊过一声累,而是以更高昂的斗志,一丝不苟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在他的管理下,淮北路立交桥
在预定的工期中顺利进行着。
员工心目中的“铁人”
姜中安,合肥枢纽经理部一名普普通通的领工员,其顽强拼搏的表现,被员工们誉为“铁人”,去年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还被光荣地选为公司职代会的一线职工代表。备受关注的合肥市长江西路框架桥的施工,工期只有56天,7条地下管线牵涉到20多家相关单位,业主也给下了“死期”,必须按期完工。经理部研究决定,让姜中安担任领工员。重任在肩,为了加快进度按期完工,他凭着多年的施工经验,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抢白天,战黑夜,每天加班加点,一天24小时他经常干到18、19小时,因为长时间没有足够的睡眠,两个眼圈都是肿的,在工地上饿了就吃点饼干,渴了喝瓶矿泉水,回到床上倒头就睡着,第二天早上继续上工地。一次在工地上,因自来水管年久腐蚀,挖出来后造成破裂,他一夜没有睡觉盯在现场,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抢修,及时恢复供水,减小了损失。
一切为了现场
随着高温酷暑的到来,合肥枢纽施工也进入了炽热状态。周华龙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白天扑在工地上,及时协调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晚上查阅资料,安排明日的技术工作。为了测量准确,始终将自己放在施工第一线,每次拔接前,岔头、岔尾、岔心、渡对线的布设和测定,他都要复核几遍。为了在大热天里镜头看得比较清晰,测量准确,早晨天刚亮,他背上仪器,踏着日出,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早饭就“省”了。在桃花店拔接前,要根据气温测短轨长度,中午最热的时候,线路上的温度足足超过40度,为了不让别的技术人员中暑,他让他们回去,自己继续测量,他得了热感冒、发烧了,鼻子一次、一次地出血了,领导要他休息,可他却说,这拨接点我最清楚,等拨接完了我再休息……,这就是周华龙,我们的周工,他就是这样,急工程所急,想工地所想,始终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在他的细心、认真的技术把关后,合肥枢纽第一拨接任务圆满完成了,现在他又开始准备第二次、第三次拨接……
“爱”在工地
贾晓炯,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主管,他总是起早贪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搞好现场技术指导工作。每项工作开始前他都准备好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提出的技术问题,他总是认真地给予讲解。“五一”期间,处在热恋中的他,女友千里迢迢地赶到合肥,正值枢纽工程大干高潮,他白天紧盯现场,测量放样,随时测标高,保持水平,控制中线,防止偏离。半夜回去了还要忙着提材料计划,写技术交底,审核图纸,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同事们劝他请几天假陪陪女友,他笑着说:那怎么行,现在工地上这么忙,工期又紧,我怎么有闲情去陪她,再说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女友原先的一番打算给落空了,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但他没有被情绪所困扰,还是忙在工地。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这面旗是群众队伍的领路人,是引导群众前进的航向灯。从上面这些事迹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时能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的党员形象,看到的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行动表率,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党员,用自身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凝聚、带动了身边的群众,体现出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保证了合肥枢纽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朱祥梅